原本要朝着 Martabak 前进,但却误打误撞地走到了一家沙爹店。那香喷喷的烧烤味不断地引诱,饿到不行的我们先是叫了两碟的 sate ayam(串烤鸡肉) 和一碟 biji lontong(类似竹筒饭)。可是,区区那一点点的 sate 就根本塞不了我们的牙缝。结果,大家又再不顾形象吃多了两碟的 sate ayam 和一碟 biji lontong。就连那酱料,也被厚脸皮的我们要求添加了好几次。我看那老板不只是做了赔本生意,而且应该会心想我们这几个 “水查某” 到底是从哪个山芭里出来?到底是被饿了几天?
吃了个半饱,还是不够的!五个人又再到处溜达,兜兜转转。往菜市场的方向,整条街都少不了吃的东西。眼球不断地扫描眼前的美食,大脑不断地分析好吃与否,肚子也不断传来 “快把它给吃了” 的讯息。美食当前,真不知道该如何取舍。为了要为肚子留下空位装其他东西,只好先买一些简单的糕点来满足一下嘴巴。圆柱体的 puthu,圆圆一粒粒的 klepon,五颜六色的 cenil。虽然说不上很好吃,但看起来奇怪的东西也满足了我们的好奇心。
走着、走着,终于找到了最终目标 - “传说”中的 Martabak!就是他们,跟游记里写的一模一样。在 Mirota Batik 的斜对面的档口,两夫妇的一个小档口生意。皇天不负有心人,用鸭蛋制作的 Martabak 像宝藏一样被我们寻获啦!叫了一个普通的,五个人就毫不客气地坐在路边大吃一顿。Martabak 被煎到香香的,配上小辣椒和腌制好的萝卜和黄瓜,简直就是绝配!赞!
接下来的计划,就是转攻 Mie ayam。可就是找不到游记所介绍的那个地方。大家只好当做散散步,走到广场附近。到处不是摆地摊的,就是一些小吃的摊子。看得眼花缭乱!眼前出现一个特别的摊子,Ronde 又是一个让我们好奇心发作的名字。叫了一碗,来的像是糖水的东西。里头有花生、面包还有一些叫不出名字的材料。不搭的材料,奇怪却不会太差的味道。只是,印尼的糖价是不是都那么那么的低,糖水好甜、好甜哦!
喝得正爽的时候,老板突然出现并十分、非常、格外热心的说要带我们去看一看全印尼大学选出来最好的 batik 作品展。开始时,我还听不懂他的印尼腔英文,还以为他要带我们去看些什么表演。看他那么热情,一直不停的说,我们只好跟着走。一路上,我们还讨论了一下下,怎么看起来像是游记里说的那样(游记里提到:遇到热心的 pakcik,说是 batik 画展的最后一天,一定要去看,因为是结合了全岛最厉害画 batik 人士的作品。结果在那里旅行的那几天,在不同地点遇到 “热心人士”,而且每一天都是最后一天。)走了大概十分钟的路程,出现在眼前的不是什么最棒的 batik 作品展,而只是一间简陋的 batik 店。Batik 店的老板也是一样,很热情的解说 batik 的制作过程。我们也不好意思当面就拒绝,只好随便听听、随便参观一下,就马上一个、一个的找个借口逃离现场。嗨......虽然已经参考了人家的游记,但是自己还是傻傻地跟了过去。(回想起来都觉得好笑,还好没有被骗去卖!)
看不到一流的 batik,也吃不到想吃的 Mie ayam。从 batik 店里出来,无所事事的五人就随便在住家式的咖啡店坐坐去脚酸,也找点东西解渴。叫了 Milo 和 Jeruk(冲泡的橙汁)。我的妈呀!还是一个字,甜!哦,发现了墙上有 Mie ayam,于是又叫了一碗大家分着吃。结果,我失望了。其实和客家面没什么两样,就普普通通。
带着失望,走到了百货公司。买了点零食和一些饮用水后,便拖着重重的脚步、很累的身躯回旅店去。不过,大吃大喝的计划还没有到结局。休息够了,大家又开始往 “夜宵” 作战。


吃的饱饱的,带着满足的心情回到旅店会周公去。
- 待续 《Day 6》 -
没有评论:
发表评论